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国海军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,无法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与英国进行大规模的舰队对决。随着战线的延伸速牛配资,德国必须在更广阔的海域展开行动,标准海军舰艇的数量显得捉襟见肘。因此,德国在战前便开始建造前哨船(Vorpostenboot),以执行沿海巡逻、护航等多种任务。
实际上,当时许多国家也都有类似的船只,比如英国皇家海军的武装拖网渔船等。正因为部分军事行动并不需要全由军舰承担,许多次要任务则可以由这些武装船艇来完成,这样反而能够有效降低建造和运用的成本。
前哨船并没有统一的规格,它们是根据德国所能获取的适用船只进行改装的,这些改装船包括渔船、游艇等。其中一些是来自德国自身的船只,另一些则是在战争期间从其他国家获得的。这类船只数量充足,并且结构坚固可靠,其改装时间不定,不论是在二战之前还是二战期间,均有具体项目投入使用。
作为一个例子,PC318号是一艘于1939年6月建造的拖网渔船,它在1940年1月经过改装后正式服役,并被重新命名为V-414。最后,在1944年时,这艘船在法国西海岸战沉。改装后的PC318还被用作武装补给船和气象船等多种用途。
展开剩余71%前哨船通常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,常常装备有20毫米高射炮、37毫米高射炮和88毫米高射炮等武器,此外速牛配资,它们还可以配备各类机枪。某些前哨船还能够携带深水炸弹以执行反潜作战,或者布置水雷进行攻防。其排水量从数百吨到千余吨不等,而艇员一般在60到70人之间。
前哨船的火力配置使其能够与小型护卫舰和鱼雷艇展开交锋。尽管它们以高射炮为主要武器,也具备一定的对空作战能力,但在面对同样不算大的驱逐舰时仍旧处于劣势,往往只能遭受攻击。
以PC318号为例,这艘拖网渔船的满载排水量约为1400吨,是前哨船中较大的一艘。它的船长为62.85米,宽度为8.53米,吃水深度为4.43米。该船员额为60人,装机功率为1000马力,具备12.5节的航速,最大航程可以达到8500海里。
该船在服役期间经历了许多波折,曾在执行补给任务时遭到英军轰炸机的机枪扫射。在“俾斯麦号”战列舰沉没之后,PC318号曾前往沉船区域进行搜索,并成功与附近的潜艇进行了通讯,夜间还发现了两名幸存者。1941年8月,该船进行了改装,正式更名为V-414。
V-414的武器装备相对较为强大,船首配备有一门88毫米主炮,另外还配有一门37毫米SK C/30高射炮,及两座四联装和两座单管20毫米高射炮。除此之外,它还装备有机枪和一些深水炸弹。
后来,V-414在比斯开湾继续服役。在诺曼底登陆战之后,它与其他几艘舰艇组成运输队,负责运送弹药。不幸的是,整个运输队遭到了一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盟军舰队的袭击,最终包括V-414在内的六艘船只被击沉。
对于德军而言,前哨船还有其他的用途。由于它们不需要经过高强度的训练,操作人员可以从预备役部队中抽调,包括船长和水手均可。在培训过程中,这些水兵能够累积经验,成为未来海军的优质补充力量。二战结束后,少量幸存的前哨船仍然被保留,且被联邦海军的两个中队继续使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盈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